编者按: 在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浪潮中,杭州始终以“服务型政府”的姿态,为企业的破土、生长与腾飞提供阳光雨露。从“无事不扰”的边界感,到“有求必应”的行动力;从“耐心资本”的长期主义,到“创新生态”的全链护航,这座城市的治理智慧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澎湃动能。央广网浙江频道策划推出《何以杭州·“优”无止境》系列报道,解码杭州如何炼成“硬核服务”,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提供“杭州样本”。
央广网杭州4月12日消息 “企业情况介绍部分有字数规定,不要超出。”
“第9页,主导产品名称叫作高压直流继电器测试平台,但是主导产品类别这里又写的是低压开关板。”
“与各院校合作的成果和应用这里,文字是不是再提炼一点?”
……
这天下午,杭州市经信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李明松一行专程来到杭州布雷科电气有限公司,把脉申报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相关事宜。
“我们表个态,在申报过程中,有任何难的、有任何疑问的,随时跟我们联系,哪怕是哪段文字表述不好,我们都一起商量。”在会议室一落座,没有客套,李明松开诚布公地分享了此行目的,让企业总经理林晓春和在座人员都吃下了一颗“定心丸”。
翻开申报材料,一页页看,一项项对,从企业总体情况的文字介绍到研究领域已获得的成果及应用情况,从市场占有率的科学计算到一类知识产权总数问题,现场一下子就讨论开了。

专注新能源细分领域的布雷科成立于2018年,从落地杭州萧山开始,当地经信条线的“陪跑员”一路服务,去年企业刚评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今年就不断接到海内外的订单,发展势头良好。“去年产值7000多万,今年预计能实现倍增,达到1.5亿。”林晓春信心满满地表示,今年如果再评上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对企业品牌、市场知名度、客户认可度方面,都将是质的飞跃。
“很惊讶,也很感激他们这么细致地服务我们。”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,不同往常的会议节奏让林晓春大为震惊。会后,他特意拉着李明松合了影,并约定后续申报过程中,双方随时沟通、继续互动。
“相当于我们是企业的小助手,因为企业擅长搞技术、搞市场,他们不懂这些文字申报,那么我们帮他们一起去写、去修改,一样样都要做到细致。”李明松告诉记者。
“钱塘自古繁华”。杭州不仅以西湖闻名,更以民营经济的创新和活力著称,尤其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。这当中,除了企业自身的内驱力,杭州政府主动放下身段当好“服务员”倾心服务企业,起了不小的助推作用。
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再到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在梯度培育中小企业的路上,杭州一直不遗余力。

“今年杭州‘六小龙’出圈以后,我们就在想怎么把服务做得更好更准。”上个月以来,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洪祥在日常走访企业的过程中,总会给企业送上一本新鲜出炉的《杭州市惠企政策汇编(解读版)》。“以往都是很厚的,因为都是原文,企业看起来很累。所以我们花了几周时间,特意进行了精编,把政策的汇编本变‘薄’,但是我们的服务力度变得更‘厚’了。”王洪祥说。
杭州昆泰磁悬浮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寅也收到了一本,他发现,除了每项政策更精简,上面还注明了发文部门、有效期、解读机关及联系方式,这令他十分惊喜。“我可以花更少的精力,拿到更多的支持,提高我们企业发展的速度。”
张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博士,2022年到杭州成立了昆泰,专注磁悬浮技术。去年,张寅参加“创客中国”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,获得了浙江省二等奖,当时企业自主申报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但最终未通过,这引起了王洪祥的关注。
“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覆盖到位,今年我们主动下来,给企业辅导到位、填报到位。”王洪祥说,“企业有10项发明专利,是一个科创属性强、成长性好的企业,希望他们这次能申报成功。”

在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,“专精特新名城驾驶舱”整合了企业的相关数据,是该中心培育和服务企业的重要工具。“它拥有分析决策、监测预警等功能,借助‘大数据+AI’的专业分析,我们去跟企业交流时,就可以作为一个‘准专家’,一些预备的解决方案也能早准备。”杭州市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振华表示。
在李明松看来,中小企业培育有逐步进阶的过程,每迈一个台阶,都是对企业的激励。“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,同时也增加企业的黏度,我们理解企业,企业也理解我们。所以,只要企业‘有所求’,我们一定‘有所应’。”
目前,杭州市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9400家,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78家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478家。
“来了就不想走了,扎根在杭州,希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精,来反哺杭州的经济。”林晓春在采访中发自肺腑念叨的这句话,折射出中小企业在杭州营商沃土滋养下的蓬勃活力。
这也恰恰说明,杭州正在努力打造的“金字塔”型优质企业梯队,正在构建的初创科技企业铺天盖地、龙头科技企业顶天立地、硬核科技企业开天辟地的发展“矩阵”,未来可期!
监制:夏倩
统筹:李晓晓
记者:李晓晓 尚天宇
配音:项楠